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基本概况 > “荔波”县名的由来

“荔波”县名的由来

关键词:荔波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荔波信息港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gzlb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245

    已有2网友参与纠错

"荔波"县名由来

 

    荔波古称毋敛,秦晋之间547年,荔波一直是毋敛县故地。东汉毋敛县因是先贤尹珍的故乡而名满天下。荔波宋时为荔波州,元初降为县。据清史载:荔泉在城北,县以此名。荔波县志载:荔泉井在县城西门外,俗称西门大井。该井长方形,石块砌壁,井底铺鹅卵石和砂石,长4米,宽2米,深3米,终年滚滚流淌,大旱不涸,水质甘冽,城中百姓皆汲饮。宋初以荔泉井旁有荔枝树,树叶婆娑,如伞盖井上,树冠丰茂,枝柯横密,树下浓荫,遮庇烈日;水清叶绿,互相掩映,井水波光粼粼,微风吹来,绿浪翻滚,井旁小憩,凉爽之风阵阵扑面。古诗云:“荔枝荫庇千千岁,荔泉波涌万万年。”古人从中撷取二字作为县名,荔波之名由此而得。

    明代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建县,至今已有622年。以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将属广西庆远府的荔波县划归贵州都匀府为界,前期隶属广西时间348年,后期至今隶属贵州时间274年。明清史籍称荔波“苗蛮六种,聚族而居”,指水、佯、伶、侗、瑶、僮六种爨蛮。他们都属百越民族的分支,创造了稻作文化,普遍具有饭稻羹鱼,文身断发,干栏房屋,喜水擅舟,崇尚鬼神的习俗。北方民族以铜鼎为重器,南方民族以铜鼓为珍宝,荔波各族人民自古迄今以铜鼓作为祭祀大典的珍贵礼器。布依族与壮族服饰语言习惯相仿,自秦汉以来从两广北迁入黔;水族由岭南骆越——俚僚演变而来,隋唐聚居于抚水州“夹龙江而居”,之后溯龙江上迁三都荔波居住。苗族来源于湘鄂川黔交界的武溪蛮,不断循沅水西迁深入贵州内地。荔波县志称永乐二年,惟八十二洞瑶民,未隶编籍。荔波瑶胞流传一句话“先有瑶,后有朝”,是说瑶族先民开拓荔波疆土时,皇朝还没管辖到这里。《梁书》、《隋书》载,莫徭者,依山险而居,历政不宾服,……自云其先祖有功,常免徭役,故以为名。综上所述,苗蛮六种,确是荔波的世居民族,他们筚路蓝缕,开疆拓土,为子孙后代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2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